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智能化:两轮电动车的下半场

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23-05-26 17:43:50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数字化和智能化已然成为不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必修课。在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短途出行智能峰会上,爱玛科技与华为鸿蒙达成合作,成功将两轮电动产品接入鸿蒙智联,将从智能便捷、智能安全、智能服务、智能生活等方面提升用户两轮出行体验。


(资料图片)

这还是人们的印象中那个远离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黑科技”的传统两轮电动车产业吗?其智能化进程真的来得如此之迅猛吗?

当前,我国的城镇化发展速度一直很快,人们的日常活动半径也在不断变宽,短途交通出行及通勤的需求旺盛。两轮电动车作为一种环保、便捷的出行方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工具。中国自行车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的电动自行车年销量在5000万辆左右,增幅达10%,社会保有量已达3.5亿辆。

旺盛的消费需求拉动下,两轮电动产业发展迅猛,企业数量众多且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将2022年之前的30年比作产业发展的上半场,逐渐开始陷入价格战泥潭的两轮电动车产业想要健康可持续地发展,智能化已经箭在弦上,要奔赴的将是产业的下半场。

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智能峰会现场 受访者供图

“智能化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爱玛研究院院长肖冰表示,一方面企业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出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产品,以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需求;另一方面企业也需要在品牌建设、营销渠道、售后服务等方面加强综合实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中国自行车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郭文玉认为,两轮电动车行业历经30余载,已经成为我国绿色环保交通出行系统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当前,国家智慧交通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大力支持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技术政策利好下,电动车行业特别是两轮电动车行业,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迎来智能化新机遇,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技术创新也日趋活跃。”

除了政策的支持以及产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之外,两轮电动车用户的年轻化趋势,也在为产业的智能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爱玛集团首席品牌官莫炫告诉记者,随着两轮电动车用户的年轻化,产品的智能化其实成为一种刚需。“年轻消费者对两轮电动车的需求越来越多,他们过去只是简单地关注续航里程,如今已经将这种关注扩大到产品外观、工业设计、智能化技术等方方面面,成为决定其购买行业主要因素。”

两轮电动车产业历经近30年的产业优胜劣汰发展,在2019年新国标的落地之时,其实这一赛道就已经开始快速步入差异化、品质化的发展路线。智能化,则正是给用户带来这种差异化、品质感和便捷化的关键要素。

郭文玉表示,从近两年产业发展趋势来看,两轮电动车企业基本都在积极进行智能化探索并布局,爱玛的智能化战略则已经深入到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用户运维、精细化经营等各个方面。“用智能化去解决用户使用过程中的动力性能、操控性能、电池效能等一系列问题,会让更多消费者爱上两轮出行,促进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爱玛自2015年就开始着眼布局两轮出行智能化的开发,2021年成立的爱玛研究院,则致力于电动车各类先进技术的研发、储备。

“一直以来,爱玛对智能化的定义就是紧紧围绕用户的真实需求出发,不断打造让用户出行更加便捷的智能化技术,逐步实现用户骑行的全面智能化。”肖冰透露,爱玛目前正在加速布局智能生态,将通过构建涵盖软件应用层APP、云平台、智能中控、智能头盔的一体化生态系统,实现车辆与用户,车辆与手机、云端以及后台的数据交互、共同协作,进而为用户提供报警器、蓝牙、NFC一键启动等不同场景下的定制化智能功能。

目前,业内包括雅迪、爱玛、台铃、新日、绿源等在内的主流厂商,基本上已经将智能化提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不过肖冰强调,目前,两轮电动车智能化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产品开发成本高、市场销量规模小。“两轮电动车产业基于智能化所做的技术创新绝对不能成为搞营销的噱头,要实实在在服务用户,让消费者消费得起才是产业智能化的目标。”

郭文玉也认为,两轮电动车智能化是一种必然趋势,但所有的智能化还得以实用为前提,实用才是真智能。“企业在规划智能产品时,应多从满足用户真正的需求出发,不能为了智能而智能,更不是加装一个屏幕能联网,就是所谓的智能化了。”

“真正的智能电动车还是应该把技术和用户的痛点融合起来,用技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再把价格做到合适。”肖冰表示,随着规模以上传统两轮电动车品牌在智能化投入上的增长,市场上智能产品的比重肯定也会大幅增长,而这种规模化效应将有效降低产品开发成本的同时提升产品性能,智能化两轮电动车也就更加符合用户的期待。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3 京津冀珠宝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12   联系邮箱:434 922 62 @qq.com